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品牌营销栏目--->营销案例-->详细内容
推销经验谈
作者:佚名 日期:01-3-28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我所遇到的推销员中,他是较为出色的一个。那是一个寒冷的日子,很瘦小的他来到我办公室,问要不要清洗一下窗玻璃,还说,“买不买都没关系的。”我正忙着,告诉他不要,他就走了。没过几天,他又来了,问的、说的还是同样的话。见我没有拒绝,他就拿出自己包里的东西,干了起来。这天非常寒冷,办公室的暖气似乎不大管用,但小伙子却并不在意,照样认真地擦洗玻璃。寒风吹着,他抹在外面的清洁剂,马上就结成冰了,他也在风口上被冻得够呛。我一边忙着工作,偶尔看一眼,心里觉得很不忍心:“小伙子,你图什么呢?”他终于把玻璃擦洗干净了,一边收拾东西,一边说:“您这么忙,我先走吧。”又是那样很腼腆地笑。我知道他这是隐而不发,下次还会再来,直到说出他想说的话为止。看在他诚心实意干活的份上,我主动问:“你这个擦玻璃器多少钱一副?”他说:“我们这种产品本来是80元一副,现在是推广阶段,只卖28元。”我犹豫了一下,考虑到我们确实需要这种产品,决定购买3套。见我真的要买,他又劝道:“3副太少了吧,可以多买些嘛。”我告诉他已经够了,他也就拿上钱走了,不再作任何纠缠。如果第一次他坚决要擦玻璃,不高兴的我不会在第二次接纳他;如果第一次被拒绝了就不来了,他肯定做不成这笔生意;如果换一个人,不是像他这样只顾埋头苦干,我肯定不会买他带来的商品!不管怎么说,他是以自己诚实的劳动换来了顾客的信任,然后把商品推销出去的。尤其是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,谁会不被打动呢?因此,看似平平常常,其实他是用了推销技巧的,即:说到不如做到,利用同情心,让准客户主动提问。
又有一天,一个女孩来推销某种商品。她说自己是某大学企管系的学生,借寒假之机外出实习。说来也巧,我恰恰是从她说的这所大学毕业的。但我没有说出来,只是问了有关学校的一些情况。说着说着,她就支吾起来,说:“我还是招了吧。我不是××大学的。”直到现在,我还没说自己跟她是“校友”呢!等了一会儿,她又说:“这样吧,您不买也无所谓,给我写个证明怎么样?就说我作为××大学企管系的学生,在推销方面表现得挺不错的。”这个证明,我能开吗?不能开。
再一次,来的是一个小伙子,扛着一箱子书,看样子分量不轻。平时推销书的人有不少,扛着一箱子书来的还是不多见。他说:“你们领导说,让你看看,买一些。”我觉得这话有些可笑,不过是打着我们领导的幌子而已。真要买,也用不着让你来递话儿呀!简直让人难以相信,这话是从貌似憨厚的他嘴里说出来的。我说,我们现在不需要买,语气毫不犹豫。等了一会儿,他不再用那种命令的口气,而是换成了恳求:“你看,这箱子书挺沉的,我扛着来了,就买上几套吧。”我心想,你说什么我也不会买了!
上面的两个失败例子,推销员也使用了“调动同情心”的办法,一个是以学生打工为名,一个是以扛书很累为名。没能起到预期效果,全在于技巧用过了头,谎话在先,令人反感、厌恶。 返回
找出产品独特点 推销更有针对性
陕西 张瑞侠/文
去年暑假,我推销消洗灵。第一天领到货,大概浏览了一下产品说明书后就迫不及待地挨家挨户去上门推销。每敲开一扇门,我都很熟练地指着包装袋上的“高放消毒强力洗涤”这个宣传用语,向主人滔滔不绝地介绍本产品的特点及功效。可是大多数人都不耐烦地说,现在的洗涤剂都具备这些特点,洗衣服可以用洗衣粉,洗餐具蔬菜有洗洁精,这东西根本用不上。结果跑了一天只卖出去7袋。
晚上,我疲惫不堪地提着剩余的产品回去,顺路在一家面馆吃饭。坐在那无事可干就又拿起产品说明书详细地看,突然发现了自己在介绍时,漏掉了这个产品与同类产品最大的区别之处:洗涤时可以防肝炎病毒,而且防治体癣和脚气的效果好。这可是其它洗涤用品替代不了的功能啊!刚好服务员端来饭,看到桌上放的大包小包,问:“又是卖东西的吧?”我随口答了句:“卖消洗灵的,治脚气防肝毒。”听了这话,旁边饭桌上的几个小伙子都扭过头来看。有一个小伙子问我:“你说它可以治脚气还能洗东西?”我点点头,顺便递过一小袋赠品让他看上面的用途和使用说明。这小伙子认真地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:“住在集体宿舍,夏天又热又闷,晚上睡觉一脱鞋,屋子臭烘烘的难闻死了,这下可不发愁了,这东西比药便宜得多。”另外几个小伙听他这么一说,也每人要了一袋。我注意到面馆老板一直看着我们。我停下手中的筷子,拿来桌上长满茶锈的玻璃杯和茶壶,倒了点热水,各放了一匙消洗灵,结果两分钟不到,还没等我用手去洗,原先的清水已变成黑的了,和没有洗的杯子一对比,效果自然分明。老板亲眼看到这一切,冲洗完之后,我又指着说明书的防肝炎病毒传染,给老板介绍说,这产品很适合餐饮业用,既可以消毒又可以当洗涤剂用。而且它的功能是“杀菌”,不是其它产品说的“抑制病菌生长”,价格便宜使用量少,老板不待我说完也爽快地留了4袋。
再去公司时,就多领了几箱产品。这次我不打算盲目地乱跑了。我找来本市地图,把医院、饭馆、学校圈出来,按远近顺序事先在纸上列好,然后一一拜访部门负责人,针对这些人员来往比较频繁的公共性、集体性强的服务行业,我着重强调突出产品的防传染、防病毒的特点来推销,把它和一般的洗涤用品区别开来。2/3的单位都先试着要了一箱货。1个月内我推销了100多箱。 返回
向学生推销 有窍门儿
山东 王凯/文
去年5月,我帮朋友推销球星卡。由于球星卡是福特宝公司授权经营,泰安市无人竞争,所以,天天人流如织,热闹非凡。但我发现学生来的少,而学生市场恰恰是最大的市场。该怎样才能启动这个市场呢?
一个星期六,我正准备回家时,上来一个学生,满头大汗,掏出一把零钱,要买一包球星卡,我心一动:自己上学时,有过省下饭钱买邮票的“壮举”。眼下这个小家伙,会不会也是?我说:“这么零碎的钱,是不是中午的饭钱?”小孩大为吃惊:“你怎么知道的?”我笑着把自己上学时集邮的趣事讲给他听,他听得津津有味。最后,我对他说:“每包16元,你是学生,14元吧!中午饭必须吃饱吃好,想让父母支持你,必须学习好。此后,学生买卡我一律卖14元。
口碑宣传的力量是无穷的。由于那位同学的介绍,买卡的学生越来越多。我发现,得到学生父母的支持,太重要了!家长的工作怎么做呢?
一次,一个叫张享乾的学生买卡之后,我已经收拾好东西,正准备关灯,他却匆匆跑回,说:“我爸来了!”我知道,这件事处理的好坏,将直接影响学生市场的发展。
开始时,我不动声色地听他责备孩子,终于明白了,他是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。从目前看,倒也没看出孩子学习下降的迹象。我对他说:“国家正在推行素质教育,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时间。可许多孩子都在泡游戏厅,对于学习、成长不利。而收集球星卡与集邮一样,可以陶冶情操,激发审美情趣,最现实的说,一张张精美的球星卡,本身就是一份份写作素材,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。”最后一句话引起了张叔的兴趣:“享乾这孩子,就是不愿做作文!”我讲了自己从作文好跑题的孩子,成长为电台通讯员的经历,并拿出自己写的《球星卡的妙境》一文。没想到,张叔态度180度大转弯,不但主动掏钱买卡,还托我为享乾辅导一下作文。我欣然接受。
几天后,张享乾得到了一套球星卡,而且,常常是爷俩听我讲作文,在暑假期间,我成了个“孩子王”,当然,朋友的生意也更加火爆。就这样暑期刚刚开始半个月,球星卡也既全部售出了。
面对学生市场,我有两点体会:一、薄利而多销。现在的孩子有经营头脑,只要货实价真,他们才买账。二、要对孩子学习、成长有利,这样家长才舍得投资。孩子本身没有钱,最终要让家长掏腰包!小孩学习成绩提高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点。
都说学生钱好赚,但这要有一个前提,货真价实自不必说,一定还要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、提高学习成绩。 返回
“诱推法”让你打开推销市场
作者不详
六月里,素有“火炉”之称的武汉真是炎热无比。然而更糟的是蚊子成群,一到晚上非得与蚊子周旋几回,打几场游击战不可。抓住这一商机,我开始推销“夏乐”牌蚊香,由于产品刚上市,销路不怎么景气。
起初的几天真的是难熬极了。整天在烈日下跑大街,穿小巷,许多店主还是把我们请了出去。连日征战皆无果,大家都耷拉下了脑袋。大家一再提议,凭力气干活看来是不行了,一定要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。大家苦思冥想了整整一个中午,还是一个个地被否决了。
终于,我的脑海闪出了一条妙计。
第二天一大早,我们只有几个人穿的是前几天的衬衣领带,大多数人都打扮成了衣着随便的小市民。因为我们做了系统分析,穿得越笔挺,别人就越产生“防御心理”,所以大多数店主都与我们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。我们这样特意地来了个变换,目的就是要消除对方对我们的误解。
到了我们的“涉猎”店,我们并不是像以前那样一下子走进去,说个没完没了,而是采取了“诱推法”。
最初,我们派一个同事扮作顾客向店主问一下有没有“夏乐”牌蚊香。如果他说有,我们马上撤走;如果说没有,我们就要深入“作战”了!过一会儿,我们又过来一个同事,同样问一下有没有“夏乐”牌蚊香,这时店主已就有些留意了。这个人不用多说什么,只要引起店主重视就足够了。紧接着,我们便差一个能说会道的同事,同样问一下有无。店主一看,这么多人问它,必然会以商人的心态打听一下产品的特点。这就自然而然地就搭上话了。然后则做变相宣传:听说有一种新上市的“夏乐”牌蚊香,人们的反应非常好,市场上非常紧缺,以及性能怎样怎样,效果如何如何等等。此时,店主已经无不遗憾地送他出门了。这时,时机已经成熟,同事顺势而入,没三句话,店主就笑讷了。
这样,我们连续做了好几个地方,还真灵,我们的推销额远远出乎了经理的意料!
所谓“诱推法”,即经过精心策划,诱导准客户接受产品,最终达到促成目的。其关键在于步步深入又自然,不露痕迹。否则,准客户一旦识破计谋,会引起更强烈的防御心理,甚至愤而拒绝,反而增加了推销难度。
当今推销大战中,“诱推法”被多次使用过。成功的案例,都是做到了“自然”。据说吉林省某知名品牌啤酒同样是典型例子。
该产品刚上市时,没人认。酒厂派了一批人,专到各大酒店,点了一桌好菜,造成“大份”的声势。然后,点名要这种啤酒。没有?对不起,抬身走人!随后,酒厂推出成功的广告配合“诱推”方案,从而使该啤酒在短时间内占领了省内大片市场。
您想迅速推销成功,不妨试用“诱推法”,只是要牢记——自然。当然,货真价实是首要条件。